bet356手机版_bet356体育在线_中国体彩网官网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bet356手机版:关于印发bet356体育在线:加强新时代气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1-22

【字号:

分享:

营政发〔2021〕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

《bet356体育在线:加强新时代气象工作实施方案》业经2021年11月16日第十六届市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bet356手机版:

                                                                                              2021年11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bet356体育在线:加强新时代气象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气象工作的意见》(辽政发〔2020〕24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新时代营口气象工作,推进营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保障实力营口、活力营口、礼德营口、宜居营口、幸福营口、平安营口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科技创新,聚焦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营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基本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新时代气象现代化体系,基本实现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不漏网、预报不漏报、服务不失误,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更加显著,气象服务保障国家人民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作用明显增强,气象整体实力居全省先进行列,气象保障营口振兴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到 2035年,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技术先进、更有活力、更加开放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营口气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气象对国家战略实施和现代化新营口建设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二、重点任务

(三)强化科技创新。加强气象关键技术应用科研攻关,将气象重点领域纳入市科技创新规划和市级科技专项开展研发。支持和参与国家、省重点开放实验室、野外气象科学试验在营试验研究,强化开放共享。建立气象服务创新团队,加强部门间科技发展的协同协作和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高对农业、海洋、环境、生态、林业、城市、交通、能源等行业基于影响和风险的预报服务水平,提升气象科技支撑能力。〔责任部门:市气象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草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

(四)推进精密监测。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领域,进一步优化气象监测站网布局。更新升级区域自动气象站,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密布设区域自动气象站,增强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地区监测能力。在城市人口密集区、产业聚集区、城市易涝区建设便携式自动气象站,打造“智慧城市”气象观测网。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田小气候站和土壤水分站,健全农业气象观测网。优化完善沿海自动气象站网,围绕港口、海洋气象服务等需求,加快沿海及海区、航道气象观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营口海洋气象综合监测系统。完善大气垂直观测系统,建设X波段相控阵双偏振天气雷达,布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毫米波测云仪和激光雷达,着力提高中小尺度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强化气象探测设施维护保障,确保气象探测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和气象探测数据的长期稳定性。〔责任部门: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

(五)发展精准预报。全面推进气象研究型业务,完善以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和集合预报产品释用为基础的现代天气业务,建设格点预报精细化气象服务平台和短临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完善从分钟到年的无缝隙精准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提升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和服务能力。推进新资料、新技术、新方法在气象业务领域中的应用。发展中尺度海洋天气预报服务和海洋气象预报预警业务技术, 发展重污染天气和精细化环境气象预报业务。建设应用全流程、全时效、客观化检验评估与反馈系统。〔责任部门:市气象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

(六)做好精细服务。以气象服务数字化为基础,构建集决策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于一体的精细化气象服务体系。提升全媒体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水平,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气象服务的升级。建立全媒体气象信息传播体系,推动气象动态信息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嵌入城乡网格化社会治理,实现主流媒体权威气象信息全接入。健全城市、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网络,创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气象服务信息靶向发布,实现各类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按需推送。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健全“内网发、部门转、媒体播、平台推”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拓宽发布渠道,提升发布速率和覆盖范围。强化防汛抗旱、抢险救援、重大活动等现场应急气象保障。〔责任部门: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应急局、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

(七)加强信息支撑。推进智慧气象助力数字营口建设,提升气象信息社会共享能力,发挥气象数据在数字经济、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污染防治、绿色发展、生态修复等领域的保障作用。升级改造气象主干通信网络和电子政务通信网络,促进气象专网与电子政务网深度融合,提升气象信息传输能力。依托电子政务云、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构建“云+端”模式的气象大数据应用系统。综合运用信息安全技术手段,完善网络安全实时监测监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气象信息安全。〔责任部门:市气象局、市工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

(八)保护生命安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纳入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确定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强化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对所属行业气象灾害防御联合共管。完善新闻媒体、通信运营企业等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机制,更新乡镇、村、社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发布系统,推动预警信息发布到村(社区)到户到人。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和防灾减灾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多员融合”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发挥气象在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先导作用,为防灾减灾救灾和人民群众避灾赢得先机。〔责任部门:市气象局、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应急局、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

(九)服务生产发展。聚焦“港产城”融合发展,实施“+气象”气象服务赋能行动,将数字化气象服务产品植入各行业用户智能决策指挥平台、生产运营系统,提升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海洋、能源、金融、保险、旅游及重点城市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气象服务能力,发挥气象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作用。建立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发挥气象对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的保障作用。发展适应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强化“气候好产品”品牌创建,服务“一县一品”特色农业。建设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更新升级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提升粮食主产区、重要农事季节等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发展人工防雹业务。〔责任部门:市气象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广电局、市金融发展局、市林草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

(十)促进生活富裕。推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加强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推动气候旅游资源保护与应用,开展中国天然氧吧、气候宜居宜游地等优势品牌创建。将气象保障纳入城市治理工作体系,推动气象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精准对接,深化防灾减灾、交通物流、污染防控、供水供电供暖等重点领域专业气象服务,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精细化气象服务水平。丰富涵盖衣食住行游学康养等需求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供给,不断扩大城乡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完善百年气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修缮保护营口、熊岳百年气象站旧址,加强百年气象站人文历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打造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实现历史传承和文化惠民。〔责任部门: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应急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

(十一)保障生态良好。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强与政府部门联动,强化气象在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中的保障作用和河流水质分析的数据支撑作用。加强省级卫星遥感监测产品本地化应用研究,围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气象监测和预测预警能力建设,围绕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发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提升生态气象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开展太阳能、近海风能资源调查评估,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管控气象保障。统筹推进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新区的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责任部门: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政府各项工作同推进、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气象相关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加快推进地方气象立法,气象行政执法事项纳入地方综合行政执法体系。〔责任部门:市政府督查室、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应急局,各县(市)区政府〕

(十三)加强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与现行气象部门领导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双重计划体制和相应的财务渠道。切实加大对国家重点工程以及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投资力度,将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建设的地方气象事业项目投资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按照中央和地方对气象部门经费保障范围的有关规定,保障市、县气象部门职工应享受的各项待遇与当地机关事业单位相同,做好市、县气象部门职工的房改和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支持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常性业务项目的建设和维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营商环境局(市行政审批局)、市财政局、bet356手机版:、市社保中心,各县(市)区政府〕

(十四)加强人才支撑。对接国家、省和市人才建设工程,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实施气象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吸纳气象人才参加科技创新团队、主持(参与)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和科研项目、参加重大(专项)问题调查研究,鼓励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养满足多领域服务需求的复合型气象人才。支持市、县气象部门与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及国际气象机构合作交流。市、县气象领导干部培训纳入地方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统筹安排,支持市、县气象部门与地方开展干部交流,不断改善人才和干部队伍结构。〔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bet356手机版:,各县(市)区政府〕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